男女圈 减肥科普 吴越春秋史话 吴越史话

吴越春秋史话 吴越史话

很多朋友对于吴越春秋史话和吴越史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古文观止》里有句话,“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意思是如果能竭尽诚心待人接物,则即使是像春秋时吴国、越国这样当时为敌的家也能结为一体;而若傲慢自满地对待他人,即使是骨肉亲人见了面也会形同陌路。

2、春秋时期的吴越历史,就是吴国和越国的兴亡史。

3、泰伯奔吴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吴越地区还在“断发文身,祼以为饰”,根本就是中原人眼里“岂礼也哉”的蛮夷之邦。

4、但在公元前6世纪,吴、越两个强国突然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们的武功震动了中原大地,然后,又突然湮没无闻,骤兴骤亡,真犹如流星一般。

5、按照春秋是各国的疆域图,吴和越的范围,基本与今日北部吴语区完全一致,即现在的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

6、吴越春秋,是由吴首先崛起,我们就先从吴说起吧。

7、泰伯奔吴后,自命为“吴太伯”,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

8、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封周章为诸侯,作吴国国君。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9、周章死,其子熊遂继位。熊遂死,其子柯相继位。柯相死,其子强鸠夷继位。强鸠夷死,其子余桥疑吾继位。余桥疑吾死,其子柯卢继位。柯卢死,其子周繇继位。周繇死,其子屈羽继位。屈羽死,其子夷吾继位。夷吾死,其子禽处继位。禽处死,其子转继位。转死,其子颇高继位。颇高死,其子句卑继位。句卑死,其子去齐继位。去齐死,其子寿梦继位。

10、寿梦君吴,在吴国历史上,是里程碑式的纪元,吴的强大,自寿梦始。

11、吴王寿梦(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1年),姬姓,又称邗王,史书上说寿梦为王号,又有些书上说寿梦名乘,字寿梦,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寿梦,是个牛人。

12、寿梦元年(公元前585年),寿梦亲自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朝见刚刚登基的周简王,并在沿途访问不少国家。这是吴国建国以来第一次朝见周天子,也是第一次出使中原。

13、吴、周本是一脉,寿梦在洛邑认祖归宗,周简王大喜,赐给他特殊礼遇。周武王克商,约在公元前1046年,克商后不久,册封周章为宜国国君,宜国就是后来灭了干国之后的勾吴,也就是吴国的前身,基本上,不太严谨的说,可是视同为周武王封周章为吴国国君。

14、说点题外话,从周章被封宜国来看,泰伯奔吴,筑城梅里,其实是泰伯和仲雍及其后人不断征战的结果,可能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泰伯从一开始就到了无锡梅里。

15、寿梦的这一次朝见周简王,系400多年后,吴国君主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原朝堂,不管怎么说,虽然偏居江南荆蛮地带,但吴国国君系泰伯仲雍之后,其周皇室的长房长孙地位是十分尊崇的,在西周及春秋时期,还没有到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战国,周以下的各位诸侯对此还是很重视的。

16、吴王寿梦二年,寿梦派兵攻打郯国(今山东郯城),郯国与吴国讲和。

17、同年秋天,楚国的逃亡大夫申公巫臣因为怨恨楚国将领子反而投奔晋国,得到晋国国君晋景公的任用。寿梦朝见周王,引起诸侯关注,于是巫臣请求出使吴国,晋景公同意。这晋国,应该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整个春秋基本都是姬姓晋国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

18、巫臣出使到吴国,寿梦很喜爱巫臣。于是巫臣就开始拉关系,帮助吴国和晋国通好,带领楚国的三十辆战车到吴国做教练,留下十五辆给吴国,送给吴国射手和御者,教吴国人使用战车,教他们安排战阵,让他们背叛楚国。

19、那么,晋国为什么要唆使吴国背叛楚国呢?

20、这个楚国,是先秦时期长江中下游的诸侯国,具有扩张基因,从江汉地区起家,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地域最大的诸侯国。正是因为它的扩张,进入了宁镇地区,迫使宜国不断东移,最后成了勾吴国,实力上的差距导致吴国基本上成了楚国的附属国,基本上,这勾吴和中原的所有交流都得通过楚国。

21、估计楚国还是看在吴国国君是周皇室的长房长孙的份上留了点情面,不然分分钟灭了它。

22、有这样的一层关系,吴国和楚国关系就不可能好了,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3、而晋楚关系也很差,楚国扩张的时候,和北边的晋国产生了摩擦,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争夺霸权,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城濮之战,晋军击败楚军,成为当时的霸主,所以晋楚关系怎么也好不了。

24、因此,为了在楚国背后捅一刀,晋国使者巫臣还把自己的儿子狐庸留在吴国,让他在吴国担任外交官。这样一来,吴国悄咪咪的通过这层关系,与各中原大国搭上了线,在晋国的扶持下,来自中原的文化、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源开始进入吴国,这个地处蛮夷的地域,开始全面接触中原先进文化。

25、司马贞《史记索隐》:“寿梦初霸,始用兵车。”说来也可怜,在中原早已出现了“百乘之国”“千乘之国”,而吴国,这十五辆战车,还是第一次见到,可见,这时候的吴国,已经被中原远远的抛下了,别提越国,那货更差。

26、有了战车的勾吴军团,实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吴王寿梦摩拳擦掌,尝试开始把新训练的战车队伍投入战争,进攻楚国的东部边境州来城。

27、这个时候,其实吴国的地缘环境是比较差的,西边和北边都是一堆淮夷小国,都是楚国的马仔,南边是越国,基本上也是听楚老大的,寿梦的这次反水,其实是很危险的,周围全是楚的势力。

28、赌徒寿梦就拿州来开刀了,州来原本也是一个淮夷小国,楚庄王时被楚国吞并,成为楚国东方边境的城池,这时楚庄王虽然去世,但楚国霸业余威还在,连晋国也忌惮他三分。

29、这吴国居然敢对楚国叫板,简直反了天了。

30、楚共王指派令尹子重带兵抵御吴军,不过当时子重在前线攻打郑国。得令后,子重带领攻郑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州来。但是吴国很快就怂了,小规模地打了一仗就撤了。

31、于是子重收兵返回郢都报告,没想到半路上,听说吴国南下进攻楚国的附属国巢国了!

32、是可忍孰不可忍?子重又急急忙忙地赶着战车朝巢国奔去,然而吴军前脚就走了,又朝东北进军跑到楚国的另一小弟徐国家里作客去了!

33、子重有点抓狂了,但是小弟得救哇,不然以后谁跟你混?于是又急急忙忙地跑到了东方前线,结果吴军又是一番小打小闹,完了就撤了。

34、就这样,子重居然被寿梦折磨得一年来回跑了七次,也许成语“疲于奔命”就是这么来的。

35、这时的楚国,疆域已经很大,而当时南方的人口和兵力在却是有限的,北边要防着晋国为首的中原国家,那才是真正的威胁,国都还要留守一部分保卫国君和机动性的部队,所以不太可能腾出大军来专门防守东方。

36、于是,楚国慢慢的终于跑不过来了,渐渐放松了对淮夷小国的控制,而这些小国,慢慢开始臣服或者隶属于勾吴了。

37、寿梦五年(公元前581年),吴攻楚,击败楚将子反。

38、寿梦十年(公元前576年),吴国与鲁、晋、齐、宋、卫、郑等国在钟离会盟,这是吴国第一次参加与中原诸侯之间的会盟。

39、寿梦十二年(公元前574年),舒庸人引导吴国军队包围巢国(位于吴国、楚国之间),吴军继而进攻驾地,包围厘地和虺地,但舒庸疏于防守,被楚将公子槖灭国。

40、寿梦十六年(公元前570年)春,楚共王遣子重率军攻吴,克鸠兹(今安徽芜湖东南),抵衡山(今安徽当涂的横山)。楚将邓廖率车兵三百、步兵三千人袭吴,吴军阻击成功,俘虏邓廖。子重觉得这仗没法打了,于是返回楚国。三天后,吴军攻打楚国,占领了驾地。子重被楚人责备,很不痛快,心脏病发作,OVER了。

41、寿梦十七年(公元前569年),寿梦任命狐庸担任国相,执掌国政。

42、寿梦十八年(公元前568年),寿梦遣寿越前往晋国,请求听从命令和诸侯友好。晋国觉得这寿梦很懂事,于是组织了鲁、晋、宋、陈、卫、郑、齐等国和吴国在戚地结盟。

43、寿梦二十三年(公元前563年)春,寿梦和鲁襄公、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齐国太子光等在柤地(今江苏邳县北)会盟。

44、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九月,寿梦去世,诸樊继位。

45、寿梦在位期间,吴国日益强大,寿梦开始自称为王,这是必须的,不然,跟中原诸国会盟,人家都是王,寿梦同学说我只是伯爵,肯定会换来一堆鄙视的眼神。而且,这时候周王室已经不太能约束诸侯了,能不能称王,你们自己看着办。

46、寿梦在位期间,奠定吴国的强盛基础,始称吴王。

47、话说这诸樊继位,其实还有个故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也称夷昧),四子季札。季札贤能,寿梦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只能让长子诸樊继位,代理执掌国政。

48、公元前560年(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但季札坚辞不就。

49、公元前548年(诸樊十三年),诸樊死,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满足寿梦的遗愿。

50、余祭封季札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这延陵,就是现在的常州,常州人很喜欢称自己是延陵人,总觉的这么称呼,远比常州人听起来有文化的多。

51、而这延陵季子,确实是一代贤人。

52、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王余祭四年),吴王派季札出使鲁国,在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深入分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

53、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

54、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一见如故,季札对时局有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临别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将来国主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

55、季札到卫国时,通过与新老朋友的交往,季札发现卫国有许多贤明之士,卫君也很开明。于是他说:“卫国有很多贤士良臣辅佐卫君,卫国是一个政治十分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卫多君子,其国无患。”果然卫国在一个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平安无事。

56、余祭死后,余昧继位,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季札再一次拒绝。

57、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国君。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58、孔子曾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59、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

60、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可能也是吴人先祖的美德之一。

61、《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后葬在今江阴申浦(今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史称十字碑,今申港中学所在地就是季子祠原址。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在历史上,大内斗省的中国江阴曾长期属于常州府管辖。

62、《史记·吴太伯世家》后注有:“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

63、《越绝书》云:“季子冢古名延陵墟。”

64、《寰宇记》载:“季子墓在晋陵县北70里申浦之西。”

65、但是在这个故事中,七弦看到的是,季札出使中原,所展现出来的对中原文化的掌握程度,竟然已经到了让中原人惊叹的地步,这说明,寿梦期间,吴国与中原的交流,已经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至少,这个时候吴国的智者,已经跟中原的智者在文化上,站到了同一条水平线上。

66、所以南边的那个小越越,你再等等,现在还不到你出场的时候,你看人家吴哥哥,是多么的努力!

67、吴国在文化上,都已经基本赶上了中原诸侯,那么在军事上,当然也是很给力的,寿梦的几个儿子,确实都很猛,当然,主要对手还是楚国。所以坊间传言古代吴国人生猛善战,十五辆战车就敢挑衅强楚,跟楚国的战争一直打了一百多年。

68、公元前538年(余祭十年),楚灵王与诸侯盟会,以征伐吴国朱方县,为了诛惩齐庆封。吴国也攻楚国,占领楚国三个城邑后离开。

69、公元前537年(余祭十一年),楚伐吴,到雩娄。

70、公元前536年(余祭十二年),楚又伐吴,在乾溪驻军数日,最后败走。

71、公元前527年,吴王余昧去世,吴王僚继位。

72、公元前525年(僚二年),公子光率兵伐楚,败,连吴国先王之舟“余皇”都丢下了。公子光害怕获罪,就偷袭楚军,夺回了王舟。

73、公元前522(僚五年),楚国流亡之臣伍子胥逃来吴国,公子光待以客礼。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儿子,他一直认为,既然季子不当国君,那么我应当继承我父亲当国君,怎么着我也是长房长孙,所以公子光一直在暗中结纳贤士,想找机会干掉吴王僚。

74、说起这一段往事,七弦很小的时候就从爷爷柜子里发黄的《今古传奇》中知道伍子胥了,伍子胥怎么反出楚国,怎么到的吴国,怎么结识公子光,怎么刺杀王僚,怎么复仇楚国,而后怎么制服越国,怎么劝诫夫差,却被夫差弄死,都还历历在目。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七弦可能还不到十岁,那时候还不知道吴越,苏州,也是个很遥远的地方,却已经开始读白话春秋,小时候,总觉的春秋是个美丽的年代,向往着其中的英雄,也已经不愿意再听奶奶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75、这是一段废话,关于伍子胥他们,咱们后面专门说,接着说吴楚之战。

76、公元前519年(王僚八年),公子光伐楚,大败楚军,并借势北伐,打败陈、蔡的军队。

77、公元前518年(王僚九年),公子光又征伐楚国,攻克楚国的居巢、钟离二城。

78、公元前515年(王僚十二年)冬,楚平王死去,这个楚平王,就是杀了伍子胥一家的那个楚王,后来被伍子胥鞭尸的。

79、公元前514年(王僚十三年)春,吴王僚想借楚国丧而攻之,派公子盖余、烛庸带兵包围楚国的六、灊二邑,派季札出使晋国,来观察诸侯的动静。不料楚国派奇兵绝其后路,吴兵被阻不能回国,吴王僚一下子心情很不好。

80、但是公子光开心了,因为盖余、烛庸是吴王僚的弟弟,这个时候吴王僚在国内只有老母幼子,两个弟弟在楚国暂时回不来了。于是伍子胥推荐了专诸,公子光请专诸刺杀吴王僚,四月丙子日,公子光把甲士埋伏于地下室,然后请吴王僚来宴饮。吴王僚来到后,公子光假装脚疼,藏进了地下室,派专诸将匕首藏于烤全鱼的腹中,伪装成上菜的厨师。专诸将鱼送至吴王僚前时,从鱼腹中取出匕首刺向吴王僚,左右卫士用剑刺入专诸胸膛,但吴王僚已被杀死。

81、公子光代立为吴王,就是吴王阖闾。

82、阖庐任命专诸之子为卿,恩,还算厚道。

83、季札回来后,无可奈何,到吴王僚的墓上,痛哭祭奠一番,之后回到朝廷中等待新君之命。吴国公子盖余,烛庸听说公子光杀死王僚自立为王,就带兵投降了楚国,楚王把他们封在舒地。

84、所以呀,为什么周礼强调一定要立长,至少这样建立了规矩,可以防止这种兄弟阋墙。

85、公元前514年(阖闾元年),任命伍子胥担任行人之官并参政议国事,楚王杀死了伯州犁,其孙伯嚭逃亡到吴国,吴王任命他为大夫。看看,楚王肯定是大脑进水了,培养了这么多人才,都跑吴国来了。

86、公元前512年(阖闾三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伯嚭领兵征伐楚国,攻取舒邑,杀了吴国逃亡的公子盖余、烛庸。

87、公元前511年(阖闾四年),吴又伐楚,攻下六邑与灊邑。

88、公元前510年(阖闾五年),吴伐越,击败越军。

89、公元前509年(阖闾六年),楚国派子常囊瓦伐吴,吴迎头痛击,在豫章大败楚军,攻下楚国居巢。

90、在这里,很明显看出,吴国已经在吴楚之战中占了上风,楚国出来攻吴,却反让人打到家里头去了。

91、公元前506年(阖闾九年),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联合唐、蔡二国,出动全部军队,西进伐楚。在汉水边五败楚军,攻下楚的王城郢都,楚昭王逃出郢都,跑到郧,郧又内乱,楚昭王又逃到随国。

92、伍子胥、伯嚭从墓中挖出楚平王尸体加以鞭打,来报杀父之仇。

93、这一仗,吴国以区区6万兵,挑战南中国的霸主——强大的楚国,五战五捷,大败楚军20万,仅10天就攻下楚国国都郢,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于是吴国威震中原。

94、吴楚之战,从公元前584年开始,一直打到公元前506年,一直打了79年,当然,后面还会再打,称之为百年战争,应该也是不错的。

95、到这时候,吴国彻底的击败了楚国。

96、后楚国大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国朝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怎一个惨字了得!

97、要说这个阖闾,还真是个人才,简直就是战争狂,打完吴国,扭头一看,南边还有个小越越,好像前面也跟楚国勾勾搭搭的,这个必须不能忍!

98、吴王阖闾十年(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听说吴王阖闾在郢都,吴国空虚,于是率军攻打吴国。吴国另派军队迎击越军,这个时候秦国救援楚国的军队也来了,吴军两面受敌,被越、秦军击败。

99、而阖闾的弟弟夫概见秦军、越军接连击败吴军,而阖闾滞留楚国不撤离,夫概便逃回吴国而自立为吴王。

100、阖闾大怒,率军返回吴国,攻击夫概。夫概兵败投奔楚国。

101、同年九月,楚昭王才得以回到郢都,而将夫概封于堂溪,称为堂溪氏。

102、阖闾十一年(公元前504年),阖闾派太子夫差率军再次讨伐楚国,攻取了楚国的番邑,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震华夏。

103、越国的这次偷袭,使吴越两国矛盾日趋激化。从地缘上看吴国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而越国欲北进中原,更必先征服吴国才能够打通北进中原的通道,因此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

104、这时的越国定都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前面吴楚之战时,楚国为联越制吴,积极扶植越王允常,使越国力量迅速壮大。

105、吴王阖闾十九年(公元前496年)夏,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带兵在欈李(今浙江嘉兴南)抗击(史称“欈李之战“)。越军派遣敢死队挑战,三次冲向吴阵,全部失败。最后越王让犯死罪的囚徒走到吴军阵前,举剑自尽。吴军只顾观看这种奇怪的现象而放松防备,越军趁势攻击,在姑苏(今苏州)大败吴军。

106、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阖闾,斩落阖闾脚拇指。阖闾被迫还师,军队退却七里,阖闾因伤重死于陉,后葬今天的苏州虎丘山。

107、阖闾是吴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代国君,所以非常着急的刺杀了吴王僚,可能在他看来,你太差了,赶紧让我来!

108、阖闾非常具有政治胆识,广纳人才,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任用了楚国旧臣伍子胥,听取其振兴吴国的建议。任伍子胥为外交大臣,伯嚭为大夫,共同参议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齐国军事家孙武,与孙武讨论晋国六卿强弱,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十三篇,即《孙子兵法》,阖闾发现了孙武的才华,拜孙武为将军。

109、孙武写额《孙子兵法》是《武经七书》之首,至今还在为现代军事家门研究,这是打仗的大宗师哪!

110、阖闾连这种人才都搞到手了,打个区区楚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111、临死前阖闾命立太子夫差为吴王,临终命夫差“必毋忘越”,意思是你能忘记勾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

112、吴王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在太湖之中)击败越国,攻入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终于为父亲阖闾报复了越国。

113、越王勾践率残兵五千人退保会稽山,吴军将勾践团团围住,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向夫差求和,献上美女西施、郑旦,并重金贿赂吴太宰伯嚭。

114、虽然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急于北上和齐国争霸的夫差最终采纳了伯嚭的意见,答应与越国议和,此为“夫椒之战”。

115、所以,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伯嚭,吴国的罪人哪!

116、吴王夫差志得意满,答应了越国的求和,并抓了越王勾践夫妇为之服役。后来伍子胥屡谏,吴王夫差却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杀,并为勾践表面的臣服所迷惑,三年后又将其放回了越国,关于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再赘述,这里面的各种传说以及臆测,后面写西施的时候再补上。

117、吴王夫差在征服越国后,即积极作北进准备。

118、夫差七年(公元前489年),吴攻陈(今河南淮阳).以解除其北进时来自侧翼的威胁。

119、夫差九年(公元前487年),吴攻鲁,打开进军中原的大门。

120、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年),在长江北岸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邗城(今江苏扬州),为建立北进战略基地及打通北进军事运输交通线,吴国开凿了由今扬州经射阳湖至淮安之邗沟,沟通江、淮水域,并进而与泗、沂、济水联结,准备攻齐。

121、夫差十一年(公元前485年),吴率鲁、邾、郯等国联军由陆上攻齐;派大夫徐承率水军由长江入海,向山东半岛迂回,攻齐侧后。吴水军海上作战失利,陆上联军遂退回。

122、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吴再次攻齐,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全歼齐军精锐。

123、当吴国出兵伐齐时,勾践亲率其众朝吴,向吴王及将士馈赠礼品,吴人皆喜。唯大夫伍子胥谏阻吴王出兵伐齐,认为先要平定南方的越国,吴王不听。

124、吴王夫差胜齐归来,听伯嚭之言杀了伍子胥。

125、伍子胥临死前说:“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地”,后来果如其所料,吴国被越国所灭。

126、夫差十四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命王子地、王孙弥庸辅佐太子友守国,自己亲率国内精兵北上,与晋在黄池(今封丘县西南)争盟。夫差率吴军主力进至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及中原诸侯会盟,“欲霸中国”。此时吴之霸业达于顶点。

127、公元前482年7月6日,黄池之会,晋定公要争做盟主,夫差在黄池摆下赤、白、黑三个万人大方阵,以兵威胁晋国,争得先歃血主盟的角色,夫差很牛叉的说:“于周室,我为长!”这个不是七弦瞎说的,是《史记太伯世家》里面司马迁写的。

128、泰伯礼让王位奔吴近700年后,他的后代就这样重新站在了中原诸侯的面前,血脉的骄傲,现在,有了实力作为支撑。而自寿梦始,吴国人努力了将近100年之后,终于站到了诸侯国之巅。

129、当吴王夫差在黄池与晋定公争作盟主时,越王勾践趁此机会,发习流(水军)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及诸御千人讨伐吴国。兵分两路攻吴:一路由范蠡、舌庸统帅,循海而逆入淮河,以断绝吴兵归路。另一路由勾践统帅,逆吴江而上,攻击吴都姑苏。

130、公元前482年6月11日,勾践先头部队由畴无余、讴阳率领,先攻至吴国郊区。

131、公元前482年6月22日,越军攻入吴都,焚毁姑苏台,尽获吴国大舟。吴派人向夫差报告国内败讯。夫差为防止此事泄露,在帐幕中连杀七名使者灭口。

132、夺得盟主后,夫差南归,恐因国都失守士气下降及远程奔返造成部队疲惫、决战不利,就派太宰伯嚭向越求和。

133、勾践亦以吴军主力未损,不愿进行无把握的决战,遂与吴订和约后撤军。

134、此战过后,吴国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夫差佯作息民姿态,暗中作战争准备,企图恢复力量复仇。

135、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灾荒。越王勾践乘机发动进攻,与迎战吴军在笠泽(在今江苏吴江一带)隔江相峙。越军利用夜暗,以两翼佯渡诱使吴军分兵,勾践遂率三军,以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主力,偷渡过江,不鼓不噪,突袭吴中军。

136、吴中军大乱,于是溃败。越左、右队趁势渡江追击。吴军三战三败,退保吴都,吴国大片土地落入越国之手。

137、这一战,也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较早的河川进攻的成功战例。

138、笠泽之战后,吴、越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越已占有绝对优势。

139、公元前475年,越再度攻吴。吴军无力迎战,据都城(即苏州城)防守。越于苏州西南郊筑城,谋长期围困。吴王夫差八次遣使请和,均遭越拒绝。

140、夫差仅率亲近卫士与大臣,突围西上姑苏台,派王孙雒向勾践请和。勾践不忍心灭吴,准备答应媾和。范蠡谏阻勾践说:“今君王不断,其忘会稽之事乎?”勾践醒悟,拒绝吴国的求和。

141、范蠡率兵攻下姑苏之宫,俘获吴王夫差,勾践要把夫差送到甬东(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东之翁山),赐给夫妇三百人,以奉养天年。夫差叹息说:“孤老矣,焉能事君?“”随即自杀,吴国灭亡。

142、勾践灭吴后,尽并吴国土地,乃率军北渡淮河,在铜山(今江苏省铜山县)会见晋、齐等诸侯,并遣使致贡于周天子。

143、“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周元王派使者赐勾践祭肉,命他为侯伯。

144、勾践勾践遂号为霸王,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145、勾践称霸中原期间,积极发展与中原各国之间的关系,把吴国侵占陈、宋的土地归还两国,把淮河上游的土地送给鲁国,把泗水以东的五百里土地送给楚国,并迁都琅琊,为后来战国时期的越国发展奠定了基础。

146、黄池之会吴国称霸是公元前482年,仅仅隔了十年,越国再次称霸,吴越两国相继站上了春秋的诸侯国之巅,这也是古代史上吴越最辉煌的时候。

147、越国通过迁都琅琊,更靠近了中原,更好地吸收中原文化,并在良渚文化结束一千多年后再次遇到了对中原文明施加自己影响的历史机遇。

148、越王勾践二十六年(公元前471年),越国废邾隐公立邾子何。

149、越王勾践二十九年(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为三桓所逼,被迫逃亡并度过余生于越国在这场内乱中,越国作为霸主,维护了原有的政治秩序,并最终成为了失势的鲁哀公的收留者。

150、越王勾践三十二年(公元前465年),勾践去世后,子鹿郢即位。鹿郢逝世,子不寿即位。不寿逝世,子翁即位。翁逝世,子翳即位。翳逝世,子之侯即位,之侯逝世,子无彊即位。

151、勾践其子孙继续其霸业,越国强盛一时。

152、越王勾践之后的子越王鹿郢和孙越王不寿继续秉持了勾践礼义相待诸侯的政策,延续了越国的霸主地位,这一局面在朱勾篡位后遇到突变。对于越王朱勾弑父篡位的过程,《竹书纪年》中的记载较为简略,"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勾立",并没有前因后果。

153、但是这一事件显然引发了严重后果,不仅仅为后来越国中期不断出现的弑君现象埋下了伏笔,也直接预示了不久后发生的楚越战争中越国的惨败与越国中原霸权的结束。

154、朱勾是越王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墨子曰:“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当时中原诸侯以齐、晋、楚、越等四国为强者。越王朱勾在三十三年(前414年)、三十四年(前413年)两次出兵并吞了滕国(今山东滕州)、郯国(今山东郯城)两小国,俘虏郯国君主鸪。

155、越王朱勾三十七年(公元前410年)去世,在位37年,由太子翳即位。

156、越王翳七年(公元前404年),越王翳凭借强盛的军事实力,趁齐国执政者田和地位尚不穏固,发兵讨伐齐国。

157、越王翳二十年(公元前391年),齐国田和将齐康公迁于海岛,夺取整个齐国,越王翳发兵进逼齐国边境,齐国大将向田和请求反攻越军。

158、越王翳二十五年(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齐国为诸侯,田齐虎视越都琅琊。

159、这时,越国面对齐、楚日益强盛,在中原难以维持霸权;而吴国旧贵族图复仇,必须加以防备。而琅琊远离江南,军队和物资运输都很困难。

160、权衡再三,越王翳三十三年(公元前378年)被迫迁都吴(今江苏苏州),加强对吴越地区的控制。同时,北方的越人开始大批返回江南,并迁居到岭南。但是,越国并未放弃琅琊,依然视作北方都城。

161、越王翳三十六年(公元前375年),越王翳的弟弟豫,为了继承王位,连续谋害三个王子。随后,豫又企图除掉太子诸咎,诸咎担心自身被害,率军赶走了豫,包围王宫,发动政变。

162、越王翳被诸咎杀害,十月,越国人杀死太子诸咎,越国陷入内乱。

163、在吴地的越国人拥立诸咎之子错枝为王,目睹多次宫廷政变和杀戮的错枝不愿意继位,逃到丹地的洞穴中。追随而来的大臣,久劝不出,以烟薰的方法迫使他出来。错枝被推举为越王,但之后他却努力试图逃离此王位。

164、越人不甘让吴人操纵越国政治,越王错枝二年(公元前373年),留在越国故地的卿大夫寺区率兵平叛,杀死祸首豫,又进入吴地,打击了吴国旧贵族并废黜错枝,拥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初无余)为越王,号称莽安。

165、越王初无余十年(前363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无颛为越王。从“诸咎之乱”后,宫廷中不断发生弑君弑父的悲剧。

166、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167、为了摆脱颓势,无颛重新将国都迁回故都会稽,但依然不能阻挡越国衰落的命运。

168、无颛在位18年去世,其弟无彊继位。

169、越王无彊三十七年(公元前333年),效法列国征伐中原,发兵攻打齐国。齐威王派遣使者劝说越王西征楚国。齐使以楚国分兵在列国争胜,国内空虚为借口诱引越国伐楚。越王无彊听从齐使计策,转头讨伐楚国。

170、然而,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准备充分。于是楚威王领军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无彊,北边的越军也在徐州被齐军打败。

171、由于越王无彊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其中,闽越王无诸和越东海王摇,他们分别是越王无彊长子玉与次子蹄的后裔。

172、但是越国作为一个独立政权,至此就结束了。

173、计算了一下,自勾践称霸,至此共139年,而吴国自寿梦元年踏足中原起至勾践灭吴,共110年,两国一共作为中原主体诸侯国一共存在了250年,这期间,如同学们所看到的,是各种征伐,这征伐,于当时的吴越人来说,一定是苦难,但从后世的文化来看,这种你来我往的征战,促进了吴越民族的大融合。从夫差攻破越国都城起算,吴越人在被吴国和越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统治了161年,这么长的时间,即使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也应该差不多融合了,何况吴越人本来的成分就差不多,这161年,就让大家再也分不清彼此了。

174、而为什么吴在越前,似乎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被中原诸侯国重新认识的时候,站在前台的,是吴王寿梦,公子季札的出访中原,在讲究周礼的春秋诸侯之间,在文化的比拼上完全不落下风,因此周王室及中原诸侯,已经将吴作为了这个地域先进文化的代表,并且有吴太伯的加持,根正苗红,在中原看来,吴必须是这个地方的话事人。

175、而越,从前面的历史我们也看到了,越国在战争中确实表现的可圈可点,但在文化建设上,却并没有亮点,而且越国的强大,是在占有吴地之后,也就是说,在这一个时期,吴地的发展水平要高于越,没有吴地的加持,越王勾践可能无法称霸,这跟寿梦、阖闾、夫差等主要依靠本国实力完全不同。

176、再看争霸过程,夫差直接摆出一副你不同意就干架的架势,而勾践,则同时走上层路线和下层路线,不仅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也得到了中原诸侯的支持,这情商,杠杠的!

177、延续到现在,吴越还是存在一些微小差异的,浙江人擅长做生意,而江苏人擅长生产制造,是不是很像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

178、这个吴越春秋,是简述了一下春秋时吴越国的争战史,吴越人,从此就成了一家人,血脉相连,无论王朝变迁,无论战争灾荒、无论区划重组,都未能再将其分开。

179、咱包邮区,是有历史底蕴的,是老祖宗们多次跟北方斗、跟西方斗、跟自己斗,在各种花式斗争中打打杀杀换来的。

180、春秋战国时,吴越还是有不少很好玩的事情的,咱们后面再说。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吴越春秋史话和吴越史话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男女圈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nq9.com/906718.html

作者: AA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